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繁體版 | 无障碍浏览
党委 微博政务厅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信息公开 > 规划计划

【高栏港区】新农村建设“内外兼修” 高栏港区五年旧貌换新颜

台创园美景
台创园瓜果飘香
收获 郭仲荣 摄
南水社区公园
畅游平塘河 郭仲荣 摄

文图 黄珏

整洁的道路、干净的河涌,港区花朵芬芳、树木成荫。社区公园里,老人小孩嬉戏其乐融融;种植基地内,农户们热火朝天忙忙碌碌,这些画面都是高栏港区新农村建设的缩影。经过五年的奋战,在政府引导、村民及各界的努力下,该区充分发挥本地优势,开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。

内修产业升级

“休闲农业、服务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。”高栏港区新农村建设办负责人介绍, 近年来,该区重点扶持了增加村居集体经济收入的富民项目。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二期为核心,大力发展都市农业、生态农业、设施农业、无公害有机农业。在各种政策引导下,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,如平沙镇平塘社区罗非鱼养殖基地增资扩产;大虎社区引进“绿手指”份额农园项目;前进社区通过与惠民蔬果合作社合作经营的方式,带动农户入社增收。

尤其在传统产业方面,高栏港区实现全面升级。结合平沙和南水两镇实际,围绕生态旅游、乡村旅游、现代农业等方面,通过连片开发,整体推进,整合资源,集中力量,重点打造南水河一河两岸和平沙特色旅游观光带项目,提升农业第三产业建设水平。

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也为农户增收不少。南郊同心路商业街7000平方米商铺改建后,每年为南郊经济联社带来约200万元收入;政府扶持建设的南水联社5000平方米综合商业中心项目,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80万元。南郊联社5000平方米商业综合楼项目,建成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120万元。另外,高栏港区投入200万元扶持华农现代农业珠海示范基地扩建项目、平塘河生态旅游及精致农业示范基地项目等6个特色产业项目,打造该新型农村产业亮点工程,有效带动农户增加收入。

外修生活宜居

宜居环境的提升,是新农村建设成果最直观的表现。高栏港区新农村建设办负责人介绍,过去五年全区新增绿化面积110万平方米,村居文化广场覆盖率100%;该区现已完成19个村居的污水管网建设工作,行政村居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0%全覆盖;建设密封式垃圾房107个,购买厨余处理设施2台并已投入使用;建成市政道路60多公里,完成农村道路硬底化44条27公里,全面完成背街小巷基础设施工程建设,路灯照明工程实现村居全覆盖,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
社会治理、城乡公共服务高栏港区进展加快。该区五年内新建、改扩建学校、幼儿园12所,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达标率100%。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全区基本全覆盖和省卫生村全覆盖,缓解了港区群众和企业员工看病难问题。珠海市第五医院(平沙医院)接管平沙镇社会福利中心(平沙敬老院),为推进“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新模式”提供经验和借鉴。

区、镇、村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,村居文化广场覆盖率100%,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;社会保障保持全市领先水平,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100%,低保对象救济标准在市标准620元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0元困难补助,高龄老人政府津贴在市标准100-600元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—300元,临时困难救助上限由2000元上调到5000元;完成危房改造8220户,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;全区镇街政务服务中心、村居公共服务站、村民网上办事服务终端覆盖率100%。

力促特色农业

按照新农村建设“六大工程”行动计划要求,下一步,高栏港区将大力实施民生改善、社会治理、固本强基、文化带动、环境宜居等建设项目,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按照相关要求,结合港区“一园四小镇”规划建设,围绕生态旅游、乡村旅游、现代农业等方面,通过连片开发,整体推进,整合资源,集中力量,重点打造南水河一河两岸和平沙特色旅游观光带项目,提升农业第三产业建设水平。结合低收入群体精准扶贫、危旧房改造等工作,加大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投入,启动南水镇高栏村、沙白石村的整村搬迁工作,全面开展平沙镇危旧房改造工作,改善村居居住环境。

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。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核心,大力发展都市农业、生态农业、设施农业、无公害有机农业,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壮大。引导扶持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做大做强,扶持平塘社区罗非鱼养殖基地、“绿手指”份额农园、惠民蔬果合作社合作等特色企业,带动农户入社增收。充分利用南水、平沙的旅游资源,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嫁接,把精致农业、高效农业、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,开辟一至两条旅游线路,推动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业发展。

特色产业全面开花 新技术手段助力升级

高栏港区下辖5个村(经济联社)、14个社区,全区农村和农业耕作区常住人口约5万人。全区种养业面积约10万亩,农田面积8.2万亩,基本农田保护区4.63万亩。主要农渔产品为番石榴、香蕉、罗非鱼、青蟹等。数据显示,2017年高栏港区农民人均收入19100元,增长5%。经过五年的发展,传统的产业已全面转型升级,也为农户带来了新的机遇。

养鱼也有“物联网”

打开手机,轻点应用软件,就可远程监控鱼塘,并操作相关设备。“以前去鱼塘开个增氧机,来回都要几十分钟,”珠海市平沙镇永保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项永保感叹,以前需要请专人看管鱼塘,有了手机新技术之后,随时随地都可对鱼塘进行管理,早晚投料、打水泵、察看鱼塘情况,人工成本直接减少了10%,“只要手机正常,在外地也能看管鱼塘。”

永保水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,以立鱼养殖为主。“以前常常得开着摩托车顶着太阳去送鱼料,”项永保说,平沙本地原本没有鱼虾苗,得去福建或阳江等地进货,成本较高,成立合作社之后,规模扩大,鱼虾苗、饲料、成品苗等一条龙服务都可在本地实现。3月14日,记者在该合作社所在地看到,30多亩育苗池已经“整装待发”,项永保说,合作社请来了德国留学的专家,更新了众多传统设备,如传统的“土塘”变成了环保材料制成的育鱼池,预计将可同时培养五六亿条鱼虾苗,其中虾苗的存活率可达九成以上,且鱼虾苗更加健康。

目前,永保水产合作社已有近300户村民,该合作社以大虎社区为支撑点,辐射前西、前东、前锋及东风等社区,有效地带动了平沙的水产养殖。项永保自豪地说:“村民收入比五年前翻了一倍多!”

“回家”式的农业旅游

走进平沙镇前进社区的惠民蔬果专业合作社,只见一栋栋整齐的木式小楼,穿过精心设计的花园小路,迎接游客的是一阵阵清香以及鲜艳夺目的花朵,再往前,就是一片果园。果蔬等种植业是平沙常见的产业,曾经商多年的吴育生却发现,这些种植业过于零散,要集中做大才可能把农产品的价值提高,走进更大的市场。

通过对园区的规划,目前该合作社已种植了皇帝柑等11种水果,面积超过2500亩,蔬果采摘休闲游应运而生。吴育生说,自去年国庆开放采摘游,吸引了来自周边包括香港等地的游客五六万人,对平沙镇休闲观光农业的推广起到带头示范作用。“农业休闲游市场潜力巨大。”吴育生分析,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,那要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呢?吴育生也总结出来了,这些游客对吃要求得上品质,菜要有地方特色,不能用酒店的模式,而是要给予他们“回家”的感觉。吴育生透露,目前正准备采购一批自行车,为游客们策划一条可以玩上两三公里的“采摘之旅”,未来还会考虑与旅游公司合作,开发更多的服务项目,如度假公寓等。

吴育生说:“这个行业非常有魅力。”在2009年成立合作社时,入社人数仅十来户,现在已有73户,种植面积由135亩扩大至近3000亩。2017年,全社种植产品销售收入达2500多万元,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,人均纯收入达4万多元。惠民蔬果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打造“广东省名优产品示范种植中心” ,集名优农产品种植、产品销售、休闲、观光、民宿为一体,总投资金额达1000多万元,将为平沙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范本。

休闲度假立体开发

3月15日下午,在高栏港区南水的一田农庄,已退休多年的麦叔,正在田间和鱼塘来回“巡视”。从老村长到农场主,麦叔觉得“生活更丰富了”。“以前这里都是一片荒地,杂草比人都高。”麦叔指着正在“巡视”的地方说,改造开发之后,这块地好看了,也好玩儿了。

以前村里的人都种水稻,然后按工分发钱,麦叔说,2015年时,农庄开发之后,不少村民的土地有了新的用途,还有20多位村民有了新的职业,麦叔也被请过来管理这些人和地,“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”。

一田农庄主要从事特色禽类养殖、现代农业基地增值开发、农副产品深加工、农副产品保鲜冷库建设等三农产业链项目的开发。目前已规划建立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基地,未来产品将涵盖牲畜、禽、水产品、瓜、果、蔬菜等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三大产业。

平塘社区多年来一直以香蕉等种植业为主,但因技术等原因,收成不高,村民收入微薄。几年前,考虑到当地村民以务农为主,该社区的党建工作便走进了田间地头,党员与村民们利用农余时间学习知识,在深入研究本地土壤性质及种植市场之后,平塘社区的农户们大胆地尝试种植高价值而又适合本地的经济产品—紫薇花,并打造了该区的首个紫薇花种植基地,成立了东宇庄花木专业合作社。目前,该社区紫薇花的种植基地总面积253亩,基地带动社区28户农户进行种植转型升级,以基地出技术,农户提供耕地的方式,然后基地聘请农户帮忙打理,农户既收到了租地钱,还有一份工资,既解决了平塘五队农户就业问题,又为农户创收增收,解决了近120人的就业,带动附近农民人均月收入从2300元提高到3600元。

打造美丽村庄 为人居增添暖色调

滑滑梯、跑步、打球……在新建成的南水社区体育公园,大人、小孩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快乐地运动着。按照新农村建设“六大工程”行动计划要求,高栏港区大力实施民生改善、社会治理、固本强基、文化带动、环境宜居等建设项目,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。

公园增添“暖意”

“南水社区主要以外来人口为主,本地人与外地人比例为一比五。”南水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随着南水镇的产业开发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,这也对本地宜居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加强环境宜居建设,打造洁净、美丽的精品社区是南水社区的目标。

今年年初,位于南水桥脚南水社区公园(浪白)投入使用,篮球场、足球场、羽毛球场、乒乓球场一应俱全,缓跑路径、各种健身器材设施、石桌棋盘,可供不同年龄的居民休闲娱乐。南水社区负责人介绍,该公园被列为2017年南水镇重点推进的环境宜居类建设项目,由南水镇投资500万元建设。

社区建成后,为附近居民生活增添不少乐趣。陈雅莹两年前因工作关系搬到了南水社区,她说,每天下班之后都会来到体育公园锻炼,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,这个体育公园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,更是“异乡人”休闲和交流地方。陈雅莹说,希望公园设施继续完善,为南水吸引更多“人气”。

在环境宜居方面,南水社区还投入了2800万元,对南港大道进行了综合整治,大道两旁林荫、绿化带、人行道、建筑物外立面等全面提升。该社区负责人介绍,去年该社区对海港新村等四个旧居民小区的综合环境进行了提升,增加景观庭院灯、修复平整破损路面、增加小区绿化带及休闲小广场等,大大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。

南水社区负责人介绍,南水后山登山路径,南水市民艺术中心等系列文化体育设施也将于近期竣工投入使用,“亲青家园异地青年中心”,“社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”和“残疾人康复中心”等也在计划中,建成之后将为各类群体提供优质服务,提升居民幸福感。据了解,南水镇从2012年至2017年间,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镇、国家级卫生镇和广东省生态镇称号。

一河两岸更显宜居

走在平沙镇的街道上,用“环境优美”来形容并不为过。经过近亿元的投资改造后,平塘河实现了从昔日污染严重的“黑龙江”到“水清鱼游”的华丽转身,2013年初,在河的两岸种植了1万棵桃花,经过两年的精心栽培,桃树成活率达99%,现已成为珠海最大的桃树林,又一处引人入胜的风景带。

就平塘社区来说,已种植树木908棵;铺设草坪植被2000平方米,绿化面积约3万平方米;修建停车场约700平方米;修建绿化带8平方公里,知青桥旁已形成了3000平方米的休闲公园。为了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、安全,投资230万元对平一线道路安装了景观路灯。

为了让居民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,自2013年以来,平塘社区开展了“垃圾不落地”工程。按照市新农村“洁净工程”的要求, 11个省级标准密闭式垃圾房早已投入使用,全社区购置了100多个保洁垃圾桶。在各部门支持下,平塘社区成立了厨余垃圾处理站,日处理餐余垃圾3吨以上,还有花园式平塘污水处理站,都已投入使用,平塘污水处理站的启用,使平塘片区整个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,能达到养鱼的水质标准。

平沙镇镇委副书记刘雪峰介绍,平塘社区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,结合台创园、文创园的特色产业,充分利用社区丰富的旅游资源,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嫁接,把精致农业、高效农业、特色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,开辟一至两条旅游线路,以吸引城市居民到平塘旅游、休闲,品尝特色美食,体验水乡文化,全力打造平塘河一河休闲旅游基地。


scro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