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繁體版 | 无障碍浏览
党委 微博政务厅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区域概况 > 文物古迹

文物古迹

 一、宝镜湾摩崖石刻
     1989年10月,珠海市博物馆的专家在进行文物考古调查时,无意中发现了宝镜湾摩崖石刻画,引起了中外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。它说明从江苏省的连云港到福建、广东、广西省区,东南沿海连成一线都有岩画,很值得研究。
(一)宝镜湾的地理位置和石刻岩画、古遗址概况
     宝镜湾,位于珠海市高栏岛西南部,是南迳湾东部的一个小湾,因海湾中一块岩石上刻有圆形的“宝镜”而得名。宝镜湾海水清澈,西有“刘三妹石”,南有“河马石”,东部为山岗,漫布大小岩石,石刻岩画和古遗址就分布在这一带。
     经过反复调查,宝镜湾可以辨别的石刻岩画共4处6幅,散布于海湾所在的山腰、山麓200米范围内。石刻岩画依照当地流传的习惯名称分别为“天才石”“宝镜石”“大坪石”和“藏宝洞”。其中,最大的一幅长5米、高3米。岩画刻于大块平整的石面上,图案密集而复杂,形状有船、波浪、龙蛇、舞蹈人等。
    古遗址分布在“藏宝洞”所在的风猛鹰山西南坡,从半山至山脚一带都有发现。山脚部分主要在山溪的两旁坡地,高出海面10-15米,面积约1600平方米,在遗址范围内采集的文物有石器、陶器等。
(二)宝镜湾石刻岩画
     “天才石”岩画:该岩画位于宝镜湾沙滩的南端,高出海面5米,岩石长7米,宽4-5米,高5米,面积约30平方米。石色顶部灰黑,下部呈褐色,斜面凿刻一个船形、两个人形和三个看不清的图形。因两个人形有人认为像汉字“天才”二字,故有“天才石”之称。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,石刻中的两个人并非“天才”二字,而是两个向前奔走的人。
     “宝镜石”岩画:该岩画位于山下海边沙滩松林间,露在地面部分为岩石一角,呈现三角形,底长2.7米,右边最高1.1米,岩石中部刻一圆形,样子似一面古镜,故有“宝镜石”之称。
     “大坪石”岩画:大坪石位于风猛鹰山半腰,在藏宝洞顶部南边,大石平斜向阳,东西5米,南北3.3-4.3米,经长期日晒雨淋,风化比较严重。岩画依稀可见,模糊的部分颇难辨识。岩画的中心内容围绕着一条大船,船头有“龙头”似的装饰,船前聚集了20多个人物和少量动物,人物、动物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,在共同庆祝大船出海归来。岩画构图比较随意,船、人物、动物的线条简单、粗糙,用敲打、敲凿的原始方法雕刻而成。

     “藏宝洞”岩画:藏宝洞由两块大岩石之间的缝隙构成,大岩石顶上覆盖3块大石,形成岩厦。北部有一洞口进入,中间通天,洞长8米,宽1.5-2.6米,高4米左右。洞口处仅宽0.85米,洞底有少量堆积,南端有火烧土痕迹,说明曾经有人在这里居住活动。藏宝洞岩画最为丰富和重要,都刻画在东西壁上,西壁一大幅,东壁一大幅,另有一小幅,共3幅。东壁大幅岩画的下部有近代刻字“莫劳心”“金一万”和“银无钱金百千钱”,其中“万”字为简体字,“钱”字为民间流行的俗体字,东壁左部的小幅岩画下有“即交”两字及数个不成字的刻文。
 

(三)宝镜山遗址文化遗物
     宝镜山遗址分布从高70米的半山腰到山脚一带,山脚有一条山溪,遗址主要在南北两岸,高出海面10-15米。山脚部分的遗址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,溪南遗址东西有20米长,南北宽40米,溪北遗址东西长40米,南北宽20米,文化层从地面向下40厘米。发现遗迹有红烧土和窑址,采集到的遗物有石器、陶器残片、陶支脚等。1989年11月下旬,在清理藏宝洞堆积层中发现夹砂陶片,古窑址在山脚遗址附近的沙丘上,为圆形,顶已破,底部内径2.4米,顶部残径2米,窑壁以泥沙烧砌而成,厚21厘米左右。
(四)宝镜山石刻岩画和古遗址初步研究
1.古遗址的内涵比较和时代分析
    1989年10月在高栏岛宝镜湾发现的古遗址和岩画,是广东省考古的重要发现,填补了岩画研究的空白。
古遗址和岩画在同一地区,有些石器和陶片在岩画所在地点发现,对研究两者的关系和岩画的内容、时代都有重要意义。
     宝镜湾遗址是沙丘与山岗相结合的遗址,这种类型的遗址在滨海地区和海岛上是常见的,这是适应海边生活的明智和经验选择。由于天气和大海的变化,先民们有时在海边沙滩活动,有时候下海,有时候不得不躲避到山上的岩洞之中,也有时为了狩猎和采集的需要,翻山越岭,在山上活动。
    宝镜湾遗址采集的梯形石锛、双肩石斧、腰形石网坠以及侈口绳纹陶釜、口沿刻划一周绚索纹、肩部刻划波浪纹的夹砂陶直口罐和泥质陶矮圈足罐等陶器,与淇澳岛后沙湾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比较一致;而后沙湾4层陶片,经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进行热释光测试,其年代为距今3898±390年和4248±425年,通过比较研究,可以看出宝镜湾遗址的时代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,从规整的刻划曲折加点纹、几何印纹不发达、云雷纹还相当原始等特征分析,遗址的时代到不了青铜器时代,出土的石锛、石斧、腰形石网坠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,参考经过测试的其他遗址的绝对年代,可以推测宝镜湾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。
2.石刻岩画的分析
①雕刻特点和技法分析
     宝镜湾石刻除近代“莫劳心金一万”,“银无钱金百千钱”,“即交”及“出入”等有关张保仔藏宝传说的刻字之外,都是原始、古朴、神秘的石刻岩画,这些石刻岩画的风格特点和技法明显不同,大致能够分成三种:
     第一种为直观写真的图像画,以大坪石岩画为代表,用原始的雕刻手法,直观地记录海边欢庆大船归来的场景。这种岩画雕刻技法古朴、简单,人物和动物形象主要用斧、尖状物等工具直接敲凿,在岩石上刻出凹下的斑痕和线条构成,形象幼稚,构图无章法,线刻也粗细不匀,掌握不准,弯直不当。
     第二种为表意象形图画,以“天才石”和“宝镜石”岩画为代表。雕刻技法虽然古朴、简单,但已经有所进步,使用象形的图画表现想反映的事物。这种雕刻风格与第一种的图像画显然有别,在表现技巧方面也有所提升,雕刻的圆圈基本规整,人物的动作形象有所反映。
     第三种为神秘抽象的图案画,以藏宝洞东西壁岩画为代表。雕刻的风格与前两种明显不同,人物、动物形象比较生动,有的相当逼真,表现了较高的浮雕艺术水平;有的比较神秘抽象,寓意深刻。在雕刻技法方面,显然比前两种有很大的进步。线条掌握较准,比较均匀一致,可看出是用尖凿,一凿一凿雕出来的,凿痕视需要而变化,一般宽1-4厘米,深0.2-1厘米,有可能使用了青铜工具。画面中最为形象和生动的头人、猴子和蛇的雕刻技巧,具有明显的浮雕特点,不仅形象生动逼真,而且在视觉上产生质感和层次,达到了一定的空间艺术效果。
②时代分析
     在同一地区发现的三种不同雕刻风格特点和技法的岩画,不太可能是同一时代。不同部族、不同人的创作风格和技法的不同,应该是不同时代的产物,是时代不同的反映。
由于是在同一地区,历史相沿袭,虽然是不同时代的岩画,但在反映海岛生活和信仰方面,有着一定的共性,都与海有关,与船的活动有关。
     从岩画内容、雕刻特点和技法分析,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的岩画,即“大坪石”、“天才石”和“宝镜石”岩画,时代较早,与遗址的时代应该一致,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,距今约4000年;第三种类型的岩画,即藏宝洞东西壁的岩画,时代应属于广东的青铜器时代。从人和动物图案形象比较生动、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分析,藏宝洞东西壁岩画比香港的单纯图案花纹类型15的石刻时代要早一些。东壁岩画中的云雷纹像西周铜钟、铜铙上的纹饰,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感,有的似“F”纹,从这些特征看,时代可能不晚于春秋。
③宝镜湾岩画的意义和功能
     各地发现的岩画因地域、时代、族属的不同,其意义和功能亦有所不同。宝镜湾岩画地处南海之滨的珠江口西部,属于南海海岛岩画,具有本身的特点和意义。南海地处热带、亚热带,受热带气候的影响,变化起伏大而显著,“涨海善溢”是古人已认识的特点之一,“涨海故多风”也是古人已认识的特点之一。生活在这一带的是越人,属于“百越”族群的一支,因在五岭之南、南海之滨,故被称为“南越”。对南越人来说,“居于海上”“便于舟”的特点明显突出,宝镜湾岩画真实、形象、神秘地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。从宝镜湾三种类型岩画内容分析,宝镜湾岩画的意义和功能有两种:一种就是记录和反映当时的生活;一种即与宗教、祭祀、信仰有关。前者以大坪石岩画和天才石岩画为代表,后者以藏宝洞东壁岩画为代表。
    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,北起黑龙江流域,南达香港南面的海岛,西起新疆昆仑山口,东达台湾高雄和江苏连云港,都有岩画发现。珠海市高栏岛宝镜湾岩画的发现,为我国岩画宝库又增添了新的地点、新的区域、新的内容。

      (摘自广东人民出版社《珠海市文物志》1992年版)